從“樹苗上山”到“菜苗下地”,2022年起,涇源縣興盛鄉依托冷涼氣候優勢,大規模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果蔬種植,成效初顯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,如何站穩腳跟?興盛鄉將破題關鍵鎖定在“差異化”種植上,精準布局特色品種,開辟產業發展新航道。
5月28日,走進興盛鄉下金村60畝黃花菜種植示范基地。雨后初晴,成片的黃花菜苗郁郁蔥蔥,長勢喜人。引進黃花菜,興盛鄉經過了周密調研。“涇源自古就有栽種、制作黃花菜的傳統,曾以產量大、品質高聞名。”興盛鄉農業中心主任丁少博介紹,至今黃花鄉上胭村村口仍矗立著黃花菜雕塑。為驗證效益,今年初,興盛鄉組織人員赴吳忠市紅寺堡區、鹽池縣考察,黃花菜高產、高效、高附加值的特點獲得認可。在專家推薦下,最終選定優質高產品種“大烏嘴”試種。“有種植傳統、氣候適宜,且市域內尚未形成規模,這是我們選擇黃花菜的主要原因。”丁少博補充說,“縣內成熟的果蔬加工鏈條,也為黃花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”
“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”是興盛鄉探索冷涼果蔬產業的“發展密鑰”。作為距離縣城十多公里、地勢平坦、有圣依河滋養的傳統菜鄉,興盛鄉過去種植果蔬規模小而散。2022年,興盛鄉被確定為涇源縣高標準冷涼果蔬種植基地之一,按照“政府主導、企業引領、集體參與、群眾受益”的模式,發展果蔬種植面積穩定在3000畝以上。
在穩定種植甘藍、西藍花等基礎品種的同時,興盛鄉大膽引進試種特色高端品種。涇源縣朔山紅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強介紹:“我們試種了紅筍、水果玉米等,成活率95%以上,畝均產值超萬元。”該公司還建設了300多畝露地蔬菜標準示范園,與縣農技中心合作推廣新品種、新技術。
如何實現真正差異化,打造獨有特色?興盛鄉將目光投向深挖地方傳統。2024年,具有種植歷史的“興盛蘿卜”被納入試種范圍。令人眼前一亮的是,為提升土地效益,今年興盛鄉在800畝蘿卜地里套種了觀賞油菜。“四月賞花海,六月種蘿卜。”這種新模式不僅確保了一年兩茬收獲,也將農業生產與鄉村旅游相結合,探索農旅融合新路徑。通過喚醒“老傳統”、引入“新品種”、創新“種植法”,興盛鄉正努力在冷涼果蔬產業發展中書寫屬于自己的特色篇章。(記者 蘆淑穎)